QQ:912041299 微信号:0755-tms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企业 > 药企理论研究
中外药典关于药品无菌性检测的异同分析
发布日期:2016-10-12 13:02:23    点击量:1524

    对于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来说,无菌性是与药品安全性息息相关的,是药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各国药典用于保证药品无菌的两个指导性措施为终产品的无菌检测和生产环境中微生物的控制。

    在终产品的无菌检测方面,为避免无菌检查结果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现差异性评价,目前,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和日本药典(JP)已将无菌检查法协调一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中国药典参考国际先进药典,优化现行版本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保持一致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主要针对2015版中国药典(CP)和美国药典USP的无菌检查法章节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相较于10版中国药典,15版药典改动较大的部分,也是与美国药典一致的部分就是培养体系,即培养基、培养温度等方面的改变USP一直使用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代替原来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检测需氧菌和真菌。因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对霉菌的促生长能力优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且pH值更接近中性。同时也将原23-28培养温度改为20-25。对于某些微生物,稍高的温度会破坏其蛋白质使其失活,无法生长,略低的培养温度可扩大检测的微生物种类。

     中国药典在基本的检测方法,培养体系上已经与国外药典趋于一致了,但因我国国情不同,中国药典在一些内容上与美国药典仍有差异,主要不同之处见下表:

中国药典

美国药典

根据检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检测同时进行阳性对照试验(用于同步验证供试品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无需进行阳性对照试验

在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试验菌中,其中一种试验菌选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在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试验菌中,其中一种试验菌选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明确要求接种生物制品供试品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容器应分成两等份,一份置30-35培养,一份置20-25培养

对生物制品培养没有特殊要求

采用薄膜过滤法时,规定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

采用薄膜过滤法时,规定不能超过冲洗5次,每次100ml

无菌检查培养期间,培养基出现浑浊,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适量培养液转接培养,培养3再观察是否浑浊。

无菌检查培养期间,培养基出现浑浊,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适量培养液转接培养,培养不少于4再观察是否浑浊。

虽然无菌检查法是重要的检测指标,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它是破坏性试验,微生物分布也不均匀,抽样样品的无菌无法代表整批药品是否受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药典中也声明,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非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所以,无菌检查法结果合格只能作为证明药品无菌的条件之一,确保药品的无菌性还是主要依靠药品生产源头和工艺过程的控制。

因此建立企业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数据库也是无菌药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企业通过对生产环境中发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形成的数据库可以用于污染菌源头的分析、微生物的动态分析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企业对环境的管控,从而显著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几率。在建立环境微生物数据库的过程中,鉴定技术是其核心问题,目前,因DNA测序技术具有极其灵敏、特异、稳定、可重复的特性,也被美国药典作为推荐方法。15版中国药典也将其列为推荐方法之一。

 

     2015版中国药典除了修订了原有章节,将方法要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外,借鉴了国外新的检测和控制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新增了<9204>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9205>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9206>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将药品微生物控制从简单的终产品控制向药品生产和检测过程的微生物风险调查和控制方向发展。采用无菌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尽可能从人、机、物、法、环等方面对无菌产品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可以提高无菌检查结果的可信度,从根本上保障无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于中食药监管信息网

 

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