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912041299 微信号:0755-tms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公立医疗机构 > 体制改革
新医改方案凸显政府在医疗制度中的责任|2008
发布日期:2016-06-11 18:26:30    点击量:873
2008-10-27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经两年多时间的讨论和修改,这部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出炉。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医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彰显政府责任 
从1978年至1996年第一阶段医改提出大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到1997年至2002年第二阶段针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强调社会公益,体现社会公平,再到2003年至今第三阶段提出强化公益,改善民生。每一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在组织制定和实施医改方案中都起到了主导作用。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对于医改的意见尚属首次。对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负责人就医改意见答记者问时,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全社会都会高度关注。”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征求意见稿》承载着太多国人的期许。然而不管方案的制定还是实施,都需要政府充分履行职能。    
“历时两年多,新医改方案出台,征求了很多意见,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医改的慎重,也彰显了医改的民主。”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刘国祥教授表示,从最初的几个部委到现在的十余个部委,参与医改的部门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各个部门从自身职能的角度代表人民的利益进行协调、沟通。刘国祥说:“随着参与部门的增多,时间的增长,政府如何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需求对于整个医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仿照国外,成立卫生改革委员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公立医院过快发展,卫生部门职责如何定位  
尽管我国一直长期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但是由于医疗水平以及就医观念等原因,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初衷一直没有有效发挥,“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成了一种制度设想。大医院一天的接诊人数甚至超过5000人次,而社区医院几天才等来几位患者。老百姓即使感冒、发烧,也要去大医院。如此种种,造成了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速度过快的局面。    
“现在许多大型公立医院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就诊患者的要求,开始兴建新的门诊大楼。国内的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都存在类似情况。”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吴群红表示,医院的楼越建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而购买这些材料仪器的资金又从何而来?资金渠道主要是政府、医保基金以及针对病人的收费。而现状是政府资金有限、医保制度有待完善,所以,制度的缺失最后还要老百姓来买单。 
刘国祥表示,医院如何发展,找到一条出路非常重要,医院的无序发展并不能将其原因归结于院方,除了制度设计的缺失以外,卫生行政部门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是应当深思的。卫生部门的责任大,权力相对较小,新医改之后,卫生部门的职能定位非常重要。当赋予卫生部门责任的时候,应当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应当持续投入 
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慢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种种迹象都表明,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征求意见稿》指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慢病的危害不会像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那样立刻造成重大的群体性伤亡,但它会在10年、20年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施加压力。”        
吴群红教授表示,“非典”以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获得了政府300亿元资金,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后续资金没有及时跟进,目前,许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都成了问题。因此,《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明确了对于慢病的预防和控制,致力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医轻防”的就医观念,政府也应当对卫生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持续投入,确保这些机构能够正常的运转,切实发挥作用。(编辑:孙丽君) 

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