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详解七部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2016
发布日期:2016-07-04 11:31:16 点击量:1972
国务院医改办、卫计委、发改委等七部委日前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力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进。
1 主要目标:三步走
第一步:2016年,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其他地区也可开展试点)
第二步:2017年,签约覆盖率≥3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60%;
第三步:2020年,力争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PS: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2 签约服务
第一责任人:家庭医生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2.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3.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
家庭医生团队
1.主要组成: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
2.技术与业务指导:二级以上医院应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
3.团队拓展: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签约服务责任范围
1.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
2.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3.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
签约组合
1.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
2.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
3.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4.流动人口签约服务模式?探索中……
服务内容
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1. 基本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
2.公共卫生: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3.健康管理: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
重点提示:现阶段首先从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入手,确定服务内容,并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
吸引签约服务措施
1. 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
2.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3.给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方式,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
4.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5.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
6.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处方。
7.要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采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等措施,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
3 收付费机制
签约服务费
1.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各地协商解决)。
2.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按规定实施救助。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
控费
1.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
2.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
其他服务收费
1.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
2.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
4 激励机制
收入分配机制
1.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
3.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通过相应评价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激励政策
1. 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
2.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
3.继续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
4.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
5.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6.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
7.加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