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计委下发了《2017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其中亮点多多。
在诸多亮点之中,笔者特别注意到的是,作为“促进和规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检查检验等机构的设置”的重要手段,《通知》特别规定,“将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卫生计生委”。
联想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院玩命般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感慨颇多。
对于许多医院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可说是一副熟视无睹、烂熟于心的境况了:只要是一家公立医疗机构,那么无论其规模大小,都不仅将包括检验、影像等科室在内的医技科室都尽量纳入其中,甚至连食堂、幼儿园和招待所,甚至连接送员工上班和子女上学的班车和校车,都统统纳入医院设置的范畴之中,真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了 。
究其根源,“医院办社会”的思路来源于农耕民族“万事不求人”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作为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在“万事不求人”心态的背后,也必然会浮现以邻为壑、互相提防甚至“万事不助人”的心态和行为。这一传统观念,在计划经济时期不断得到强化。反映到医疗行业,则是各行各业都设立自己的医院,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由此便导致条条块块利益的分割、交叉与碰撞,导致政出多门和行政成本的大幅度提升,更成为时下医改道路上的诸多阻力之源,成为医院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沉重包袱。
试想,控制医院规模的政策为什么在贯彻中难获理想效果? 为什么“以药养医”的现象在得到遏制的同时,人们所担心的“以检查养医”在某些地方已不仅仅是苗头性问题?为什么早在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甚至不少地方还出台了相关具体措施,但这一要求在某些地方却至今仍呈雷声大雨点小之势?
所有这一切,皆与此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正因如此,业界内外乃至国家有关部门,多年来都不约而同地苦苦思索破解之道。
从十多年前国家有关部委通过“主辅剥离”来解决企业医院生存之道的思路,到最近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四类综合医院的医技科室建成独立性和连锁化机构,都贯穿着一条明确的思路——顺应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这一必然趋势,顺应医疗事业的发展规律, 顺应大市场观和大资源观念,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之路。且从政策层面来看,其进展速度之快,的确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
任何政策的进步,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其先导为其前提,所以此举足以让我们额手称庆。
不必讳言,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革命性颠覆,尤为可贵的是,北京市没有止于对国家政策的观望和等待,而是细化为具体行动——“将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卫生计生委”!这是发力于“最后一公里之举”,这是四两拨千斤之举。
事实上自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时,就有许多人忧心忡忡,说出的理由似乎也不无道理,这些道理也似乎十分人性化似乎十分周延,但说来说去,却鲜有从患者利益角度出发的不刊之论!即使从不需要多少高深道理的从常识性判断也可得出结论,只有当独立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之时,才是某些医疗机构借此“创收”行为的终结之时,更会为建立相关利益方的公平博弈提供一个更加坚实的平台!
借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这个最根本最原则的问题上,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形形色色的“假动作”,北京此次的医改新政,当可归于前者。
顺着这个思路前行,是不是有可能有“跑题”之嫌甚至踢到一块“铁板”:综合医院传统的“医、教、研“”思路,是不是需要改上一改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放眼神州大地,“附院”招牌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大门上举目可见。似乎各级公立医院不是政府在办,而是统统被医学院校给“附属”去了似的。为什么许多医院玩命似地争相挂上一所什么大学之“附属医院”的招牌?是自降身段、甘心被“附属”还是附庸风雅?
答曰非也!在医院这种争相与医科大学“攀亲结贵”之不正常现象的背后,是政策的指挥棒和现实利益的导向,在不动声色地起着主导作用。君不见,在许多医院,某些连第一学历是大专甚至中专的院领导,名片上不也堂而皇之地凸显出“教授”、“导师”等令人眼晕的头衔?大家各怀心态,各取所需,结果自然会各得其乐,皆大欢喜。
但如同自然人一样,法人单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当心思用在“种别人的田”甚至以以此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之时,能保证所涉足的田里不发生“撂荒”现象?这种行为助长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何须刨根问底!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既然是医院,就该以医疗事业为主,心无旁骛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服务;既然是学校,就应把教书育人作为主业,把教学质量抓上去;既然是科研机构,就得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科研工作搞出点名堂来,别让国家大把大把的科研经费之银两打了水漂。
大家各司其职、各归其责,各行其道,多好?何必心浮气躁,何必得陇望蜀,何必试图把全天下的好事儿统统揽进怀里?
总之,“社会办医”思维和所衍生的种种弊端必须得到认真清理,这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之路上绕不去过的坎儿,而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正真领会国家关于鼓励医疗机构传统意义上的医技科室从医院剥离的意义,才能理解北京市此次的医改新政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