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912041299 微信号:0755-tms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 >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不当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6-05-02 21:47:09    点击量:115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维权意识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一些医疗纠纷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威胁到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的重大问题。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所涉及的医疗事件本身,并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而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或不当所造成。我院近2年共发生医疗纠纷35起,其中因医患沟通不当所致为18起,占51.4%。如此之高的比例提示我们: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们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医患沟通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及措施,对防范医疗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医患沟通不当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不予沟通 
      一些临床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无认识或认识不足,忙于具体的诊疗操作或医疗文案的书写,不愿花费时间对患者进行解释,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预后、目前采取的诊疗措施的目的和意义不甚了解,同时难以在心理上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即使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患方也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1.2 不及时沟通 
    医护人员虽有一定的沟通意识,但沟通不及时,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往往在医疗风险已经出现时才与患方沟通,造成患方的不理解或拒绝接受现实,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例如:一发热病人,入院后医师按诊疗常规为患者做了必要的检查,并按病情进行了规范治疗,但未及时问患者说明发热这一症状的复杂性及确定病因的难度,使患者误为是一般的呼吸道感染,认为几天之内就会明显好转,因而在第9天仍有高热时,患方认定是医护人员诊疗技术太差,连小小的发热都不能治愈,此时再与病人做详细的解释,患者亦不能理解,从而引发纠纷;再如,一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医生开了Ⅱ级护理医嘱,按常规抗感染治疗。在病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病情加重表现,医生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亦未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以致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医生向家属下病危通知,家属拒不接受,在患者死亡之后引发纠纷;又如,一直肠癌手术病人,因术中失血较多,术后给患者输血治疗,由于输血前未向患者说明输血潜在的风险,以致在输血发生严重反应时医生再向患者解释,患方拒绝接受而发生纠纷。
    1.3 沟通不当
    1.3.1 语言简单粗暴,内容表述不清 
    部分医护人员尚未完全转变服务观念,受传统的患者“求医”模式的影响,在与病人沟通时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语言简单甚至粗暴,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反感,影响沟通效果;有的医护人员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技巧欠佳,在与患者沟通时,概念模棱两可,内容不清,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怀疑,为医疗纠纷的发生留下隐患。例如一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第一次找医生咨询情况时,医生对患者家属说:“今天没空,明天再来”。当患者家属表明他们是专程请假到医院咨询,明天还有事,能不能请医生抽点时间给他们做些解释时,医生不耐烦地说:“就你们有事,我们医生就没事?”使患者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情绪。而第二次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时则简单地说:“××的病是恶性肿瘤,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而不做详细的解释。正是这位患者术后死于多脏器衰竭时,患方家属对本来是正常的医疗程序提出疑义,导致长达数月之久的医疗纠纷。有的医生向患者解释某种检查及治疗的必要性时,不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检查及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及风险,而是含混不清地说:“我也不能保证就能检查出你的病或是治疗有效,试试看吧”。使患者误以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不了解或对患者的诊疗不负责,从而在检查出阴性结果或疗效不佳时引发纠纷。
    1.3.2 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医疗卫生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它具有技术水平要求高,面临医疗情况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同时社会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在向患者交待疗效及预后时更应客观,切忌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而夸大疗效,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结果与期望不符时引发纠纷。例如,一晚期胰头癌患者因深度黄疸需做姑息性胆道引流手术,医生在向患者做术前谈话时,未实事求是地分析手术可能导致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以及疾病的最终发展结果,只是片面的强调减黄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并说术后可能存活2~3年,使患者家属对手术抱有很高的期望。而此患者术后1周出现癌性腹水,切口裂开,并发感染,全身多脏器衰竭,尽管患者的预后与医疗行为并无因果关系,但患者家属坚持认为这一结果是由医方造成的,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3.3 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由于各个医疗单位的条件不同以及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特殊性,不同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对同一患者的处置方案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涉及一个患者的前期诊疗时,抱审慎、客观的态度。部分医护人员由于个人修养及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在与患方谈话中为显示自己的能力,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使患者对前期治疗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个人产生不满,从而引发纠纷。例如,我院一发热病人确诊病因后治疗10余天仍发热,患者家属要求转院治疗,转院当天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负责医师没有客观地评价前期治疗的效果,而是对患者家属说:“如果早一点转院,就不至于发那么长时间的烧了。”导致患者对我院的诊疗行为不满而要求医院赔偿前期治疗的“损失”。有的上级医师在查房时当着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面批评下级医生的诊疗方案,认为已经实施的治疗方案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导致患方对下级医生产生不满,成为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3.4 解释内容前后不一 
    医疗行为是集体实施的过程,它需要多方协作,患者最终接受的是这种协作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向患者做解释说明时,保持内容的相对一致,以保证医疗行为的权威性。而有的医护人员,不了解这种协作的重要性,在未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仅凭了解的片面依据,不经集体讨论,擅自向患者做出诊断及治疗建议,就可能出现多名医师诊查,说法前后不一的情况,使患者对诊疗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这一现象容易产生在会诊及转诊的过程中,如一位心脏病患儿,曾先后3次请他科会诊,3位会诊医师对患儿家长的说法都不一致,而会诊医师与儿科医师的说法也不一致,从而使患儿家长对诊断的正确性产生疑义,在患儿因病情危重死亡后引发纠纷。
    2、 针对医患沟通不当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2.1 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已成为我国医疗单位的共识。这一模式的建立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必须使我们的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注重患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关怀,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
    2.2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对医患沟通进行规范管理 
    我院从2002年开始,为保证医疗安全措施的落实,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院级设立了由院长负责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科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尤其对医患沟通不当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规定医护人员每天与患者接触次数不得少于2次,每次不得少于15分钟;疑难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必须经由会诊、集体病案讨论后再向患者交待诊断及治疗方案;会诊医师不得直接向患者解释病情及诊疗方法,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并说明采取的处理措施等。医院平均每月1次对科室医疗安全小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挂勾,从而使医患沟通制度化、规范化。
    2.3 尊重病人的权利,完善各种知情同意书,使医患沟通具体化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不再是被动的医疗行为的接受者,而成为医疗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因此必须尊重病人的各种权利,让患者明白诊断、预后、检查、治疗、用药等。并尊重病人的选择权,详细提供各种不同的诊疗方案的优劣点及所需费用,允许病人做适当的选择。为此,我们制作了各种知情同意书,严格执行谈话签字制度。如病情知情同意书:要求在入院3天内向患者交待初步诊疗结果及准备采取的诊疗措施,病情变化时及时交待可能发生的危险;特殊检查、特殊用药同意书、特殊治疗同意书;对诊疗过程中花费较大或可能发生危险的诊疗措施,事先对患者家属说明情况,以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与理解。如CT、MRI检查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放疗同意书,乙类、丙类药品使用同意书,麻醉、术前谈话记录,病情、病危通知书等。患方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或拒绝抢救均在详细写明后果的前提下要求患方签字。这些知情同意书及谈话签字制度,是医患沟通的一种文件形式,一方面能使患方行使自己的知情权、选择权,一方面也使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得到有效保护。
    2.4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客观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在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的情况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在病历中,并有患方签字为证,可使医方在医疗纠纷发生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院近年来加强对病历质量的管理,专门成立由退休老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对病历质量进行监控检查,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及时发现医患沟通不当的情况及各种医疗隐患,从而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医疗质量,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今年以来,我院由于加强了医患沟通的管理,使医疗纠纷的发生及赔偿金额较去年有所下降,证实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然而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仍是今后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对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某些方面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医患双方的关系上出现了新的矛盾,医方受到患方的人身伤害时有发生。白衣天使的处境并不乐观,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人民的健康幸福,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以加强医患沟通为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把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作为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1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从医患沟通开始
    医院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密切的地方。医疗工作直接体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设施的优劣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多的服务和尊重,因此,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加强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1.1 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 
    医院尽管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缺少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在医疗服务中良好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所以加强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塑造医院的形象。
    1.2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患病就诊,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告之真实病情后,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
    1.3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 
    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广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流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促进医疗工作。
    1.4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生命过程和许多疾病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也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2、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医患双方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它始终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全过程是不能回避和掩盖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
    2.1 医学科学的复杂性 
    医学科学领域有很多未知数和变化,有的是尚无办法解决的,同时,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有高有低,医疗机构的设备和级别也不一样,即使在医学发达国家也同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而病人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2 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服务态度生硬冷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低,在医德医风中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人数虽少但影响极坏。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2.3 医疗体制和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卫生改革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体制和机制,束缚着改革的进展,也影响着医患关系,形成负面影响。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公费劳保制度,实行基本医疗,用药受到限制,个人又要承担一部分经费,当病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时,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院或医务人员中。
    2.4 法律解决不了的纠纷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解决现实的医患矛盾不能发挥作用,往往无法可依,但却有空可钻,给医患关系的处理带来复杂性。
    3 、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从全局出发,正确看待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刻认识,统一思想,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卫生工作,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1 保证医患沟通渠道的畅通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动地位,患方处于被动地位,要时时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3.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沟通的前提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试金石,是医疗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费用、效果有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3.3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些困难会使患者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过激行为。尤其是绝症、严重伤残以及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当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要求,又无法摆脱疾病的痛苦时,其心理负担过重,埋下了发生矛盾的隐患。当患者需要把心理压力发泄出来时,首当其冲的是医务人员,此时医患关系的紧张、激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作为医方,必须冷静,在诊疗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误会,扫清心理障碍,形成共识。这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3.4 讲究医患交往的技巧 
    在医疗工作中有的医务人员从未与患者发生矛盾,而有的却时有发生,这是交往中的语言技巧与心态问题。医患交往中语言技巧非常重要,牵涉到医生的基本素质,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敏锐地交谈、热情地鼓励、认真地解释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患者反映喜欢听某某医生的话,就不喜欢听某某医生的话。这就是交流的技巧,包括语言中的语调、音量、音频、音质都有关系。所以光有好的出发点,没有恰当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
    3.5 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 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产生第一印象,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 
    加舒适感,医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形象,能给人舒适感。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患者对热情、开放、真诚、幽默、可信、忠诚、责任性强的医务人员充满尊敬和信任。而往往讨厌虚伪、不尊重人、自私、嫉妒心、固执、骄傲、冷酷的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随机应变,让患者有思考的余地,并觉得对他有利。与患者愉快的告别相送,可为今后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6 不断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卫生改革,在医疗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使不同所有制都有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医务人员有压力感、危机感,正确把握不善待患者的后果,真正实行优胜劣汰,奖好惩差,不断纯洁医疗队伍。
    3.7 不断完善卫生法规和制度 
    在医患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卫生法规。在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须的。要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应该严格执行,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加强我们的管理体系。
    医患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医院发展,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和现代文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群众观念,转变服务理念,转变医疗作风,积极进取,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互尊互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