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出台,全市119家医院被纳入到全新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当中。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在《办法》启动会上表示,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绩效考核地方性办法,北京旨在从政策层面上,促进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办法》是根据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运用相关指标,评估医院经济管理能力、过程和结果,促进公立医院控制成本与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范经济风险的发生。《办法》以医院公益性、成本与费用控制、服务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导向,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开展考评工作。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定量结果按月度监测,考评结果有望向社会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绩效的定性指标中,医院药品、耗材采购未履行规范招标采购程序将不得分。此外,为了避免医院盲目购进大型设备后闲置,大型设备使用效率也被纳入其中,这是《办法》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资源转化效率成《办法》考核重点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向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性质定位。在钟东波看来,私立营利性医院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公立医院的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或者说公共服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同样的服务尽可能以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资源尽可能提供更多服务。“公立医院是一个资源转换器,衡量其效率的标准是如何将公共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公共服务。”钟东波说。
据了解,《办法》中的定量结果指标中,确定了百万元人力成本服务量、百万元固定资产服务量、百万元专用设备服务量,以此衡量公立医院的公共资源转化效率。
钟东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济管理考核会坚持“防风险、降成本、提效率、控费用”的原则。具体来看,防风险是为了保证资产安全,确保公立医院的生存、运行与发展;降成本、提效率意味着公立医院在提供服务方面达到了最大化,在控制公共资源使用成本方面达到最小化;控费用是让患者以低廉的费用获得优质服务。
“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医疗行为,用管理的手段把医生的医德意识激发出来,最终使患者受益,与此同时,政府相同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医保用较低的支付买到更多服务,因此政府和医保也是公立医院精细化的受益者。”钟东波说。
对公立医院考评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考评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采取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方法,两种办法相互分工、又相互补充。
定性考评,主要考核经济管理能力和过程,包含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成本管控、财经纪律等,每年考评一次;定量考核则重点关注经济管理结果,包括经营风险、成本控制、运行效率和患者费用。定量指标按月度监测,并按年度与定性指标整体考评一次。
“卫生计生部门的强项是医疗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而财政、发改委和社保部门在经济管理方面最在行,因此各部门未来会加强合作,做到信息互通互享,实现实时监管。”钟东波说。
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挂钩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始终缺乏问责机制,经济运行异常、效率低下、大型设备购置缺乏约束等问题时有发生。《办法》的出台,正是发现公立医院异常情况的有效方式之一。
北京市卫计委要求,医院要针对经济管理绩效考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研究调整下一年度目标,提高经济管理能力与水平。根据《办法》,相关部门会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结果纳入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与医院财政补助、职工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办法》中的所有指标不会一成不变。钟东波特意强调,相关部门会根据医院反馈、考评结果等因素对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办法》也是卫生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比如,北京取消药品加成后,如果发现耗材出现替代性增加,便有可能会考虑出台政策,对耗材加成加以限制。
公立医院管理是个热门话题,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与业内大咖进行面对面的思想碰撞,那么赶快报名参加健康界峰会吧。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