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共有411家公立医院“消失”。
6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6649个,其中医院31056个。
长久以来,公立医院数量要远多于民营医院。然而在2015年,这种局面被打破,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2017年,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不仅医院数量发生了变化,医务人员的总数也在逐年递增。
1公立医院数量锐减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297家。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年底,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708家,对比发现,一年间共有411家公立医院“消失”。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立医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另一类是地方政府的公立医院。公开资料显示,消失的公立医院主要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转型成民营医院。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自负盈亏和政策限制的环境下,目前国内的大多公立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地方政府和难以承担重负的国企地都遭遇债务危机,很容易在改革中引入资本改制。
随着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推行,过于依赖药品和耗材的公立医院如果没有过硬的举措和应对,将很难生存下去。地方政府在保基本需求之后,会让一些经营状况不够好的公立医院加入到改制当中。因此可以预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公立医院尤其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数量减少。
2民营医院增多
相对于公立医院数量连年减少的情况,民营医院可谓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8759家。对比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发现,2016年年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6432家,一年内增加了2327家民营医院。
2014年前,我国公立医院数量明显多于民营医院,但2015年这种局面被打破。健康界了解到,2015年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4518家。从2015--2017年,两年间共增加了4241家民营医院,平均每年增加2120.5家。
据业内人士测算,民营医院仍以每天开业大约6家的速度在增长,2018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数量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3医务人员总量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有898.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人,注册护士380.4万人;而对比2016年的数据,2016年年末卫生技术人员845.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9.1万人,注册护士350.7万人。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增加了19.9万人,注册护士的总数增加了29.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的总数也在明显增加,新增了53.4万人。同时,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4.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4床位总数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末,医院床位总数612.0万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对比2016年数据,2016年末,全国医院床位总数568.9万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在过去的一年里,医院总床位数增加了43.1万张。
5病人医疗费用涨幅下降
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同时跟进,新旧机制实现系统转换。病人药费的下降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按照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7%,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费用比上年上涨3.3%,涨幅下降0.8个百分点。医院次均门诊药费下降1.8%,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下降7.1%,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6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加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不断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44.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6亿人次,涨幅(1.4%)较去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0%,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4450万人(占18.2%),比上年增加285万人,涨幅(6.8%)较去年增加3.6个百分点。
7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来自健康界